乔冠华是一位非常才华横溢的学者,毛主席曾在讲话中提到过“南北二乔”,其中的“南乔”就是指乔冠华。
1929年夏天,乔冠华从中学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获得了武汉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选择了当时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清华大学。
在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作为当时中国最顶尖的学府,汇聚了诸如陈寅恪、朱自清、杨树达等文学大家。在这样浓厚的学术氛围中,乔冠华的文学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的才华逐渐展现出来,成为当时学界瞩目的年轻才俊。
1933年3月,乔冠华顺利从清华大学毕业。然而,彼时日本侵略者已经侵占了内蒙古,清华因为战乱未能举行正式的毕业典礼。20岁的乔冠华正处在风华正茂的年纪,面对动荡的时代背景,他的才华开始展现出真正的潜力。
展开剩余72%毕业后,乔冠华应胡乔木的邀请,开始翻译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的短篇小说,并由此踏上了前往日本的旅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海外漂泊,他于1938年回到祖国,抵达广州。
此时,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合并,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同年5月,乔冠华亲眼目睹了日军对广州的空袭。在广州沦陷后,乔冠华紧急撤离,经过一段曲折的路程,他最终到达香港,并通过朋友的推荐,成为《时事晚报》的主笔。
乔冠华沉下心来,创作了具有深远影响的文章《马德里的陷落》,这篇文章迅速引起了广泛反响。从1939年起,乔冠华的文章频繁在各大杂志上发表,连毛主席也高度评价他,称他的文章“有气魄,一个文章能顶得上两个坦克师”。
1942年秋,乔冠华来到重庆,并在朋友的介绍下,见到了周恩来。周恩来对乔冠华的文章赞不绝口,并对他的才华表示钦佩。在重庆期间,乔冠华还兼任了南方局部分外事工作。在这个时期,他与才女龚澎相识。
龚澎,生于1914年10月10日,祖籍合肥,比乔冠华小一岁。1935年,北京爆发了抗日救亡运动,龚澎作为学生会负责人之一,在抗议游行中担任大队长,并随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她怀着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热情来到延安,在马列学院学习期间,深得毛主席的赏识,开始从事翻译工作。
1943年夏天,龚澎与乔冠华在一次外事活动中相遇。之后,在一次外国记者的见面会上,乔冠华突然得了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情况危急。龚澎毫不犹豫地将他送往医院,经过长时间的手术,乔冠华终于脱离了危险。医生曾感慨道:“要是能输一点血就好了”,这一句话激发了无数热心市民排队为乔冠华献血。在大家的帮助下,乔冠华顺利康复。
1943年11月的一个夜晚,乔冠华邀请医生李颢来家中共进晚餐,龚澎也在场。李颢得知他们即将结婚,欣然祝福:“一个才子,一个佳人,结为伉俪,真是天作之合。”在朋友的祝福声中,他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育有一儿一女,家庭生活和睦幸福。
然而,1970年,龚澎因长期过度劳累和健康问题,突然在卫生间摔倒,经过诊断被发现脑动脉血管破裂,失去了思维能力。1970年9月20日,龚澎不幸去世,享年56岁。
没想到,四年后,乔冠华认识了章含之,并向她表白。身边的人都觉得他们不合适,但乔冠华和章含之顶住压力,最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不久,乔冠华的儿子搬出了家,女儿也随之离去,原本温馨的家庭渐渐破碎。
接下来的三年里,乔冠华和儿女们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家庭的裂痕深深影响了他。
从1976年起,乔冠华的事业也进入了低谷期,儿女的缺席让他感到无比孤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儿女们默默回到了他的身边,为他晚年的生活带来了欢声笑语。乔冠华感慨地说:“还是自己的孩子好。”
有一天,乔冠华的女儿对他小心地问道:“爸爸,你还记得妈妈吗?”她一直以为父亲已经忘记了已故的母亲,并且心中有些怨恨。但此时,乔冠华的表情凝重,认真地对女儿说:“我从未忘记和你妈妈在一起的每一天,过去的日子一刻也未曾忘记。”听到父亲的真情流露,女儿终于明白,父亲一直深藏着对母亲的思念与爱恋。
发布于:天津市点搭网配资-专业炒股配资咨询-场外配资-炒股怎样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