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忻玉英与上海电力公司杨树浦发电厂的一名普通工人王孝和结为夫妻。婚后,忻玉英却发现丈夫有一些令她不解的反常行为。首先,王孝和经常深夜才回家,身上总带着一股香水味,每次她询问他晚归的原因,他总是支支吾吾,避而不答。其次,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变得越来越少,甚至丈夫主动采取避孕措施,坚决表示不想要孩子。而最令忻玉英困惑的是,丈夫突然迷上了赌博,要求她在外“望风”,以防被抓。但当她向邻居打听时,对方却笑着说:“警察从来不会上别人家抓赌。”这一切让忻玉英直觉到丈夫一定在隐瞒什么。
忻玉英与王孝和都来自浙江宁波,两家相隔不过十里之遥,而王孝和的外婆家与她的家则仅隔一墙之隔。从小,王孝和就常常到外婆家,而忻玉英也常常在隔壁和他一起玩耍。奇怪的是,王孝和小时候调皮捣蛋,常常欺负其他小朋友,但对忻玉英却格外友好。某天,王孝和的外婆忽然对忻玉英的母亲说:“把你家女儿嫁给我外孙吧。”她看中了忻玉英的美貌,便动了心思。王孝和长得也十分英俊,忻玉英的母亲觉得女儿不吃亏,于是答应了这门亲事。
展开剩余86%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王家却没有履行他们的诺言。忻玉英已经15岁,按照当地的风俗,男方应该在这时送聘礼。然而等了整整一年,王家始终没有上门。两年后,忻玉英已经17岁,到了适婚年龄,而她的同龄人早已结婚生子。尽管大家都知道她有了婚约,但始终没有人来提亲,甚至有些人提亲时,忻玉英也只能婉拒,因为她始终坚持诚信的原则,认为婚约就是婚约。
忻玉英的母亲感到十分焦虑,开始频繁去王家催促,可王家却始终没有回应。原来,王孝和几年前便离开了宁波,去了上海,之后便失联了。王家无奈,只能继续等待他的消息。忻玉英的母亲心急如焚,于是她决定亲自去上海寻找王孝和。
1947年春节,忻玉英和母亲终于踏上了前往上海的旅程。幸运的是,忻玉英的姑妈住在上海,他们通过她与王孝和的母亲取得了联系。在见面时,王孝和的母亲竟然告诉忻玉英的母亲:“我儿子听说你女儿信佛,而且赌博,作风不正。”原来,王孝和的远房表妹为了争取嫁给王孝和,曾在外面散布关于忻玉英的恶意谣言。忻玉英的母亲气愤地解释:“我女儿温婉端庄,知书达理,你可以打听一下,别听信那些不实之言。”经过一番思考,王孝和的母亲觉得确实是自己误会了忻玉英。她注意到忻玉英言谈举止得体,温柔贤淑,怎么看也不像是个问题女孩。于是,王家深感愧疚,决定尽快把婚事定下来。
于是,第二天便安排了忻玉英和王孝和见面。王孝和来自一个贫寒家庭,他的父亲在杨浦发电厂当锅炉工,家境并不富裕。王孝和14岁时才有机会进入上海的一所励志英文专科学校学习,这所学校是为工人子弟提供免费教育的学校。毕业后,他成为了杨树浦发电厂的一名普通工人,日常生活并不富裕。
王孝和的工作并非他最大的事业,他从14岁起就认识了中共地下党员许统权,逐渐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1946年,他年仅22岁便成为了电厂工会总组长。工作之外,王孝和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组织工人进行罢工与革命斗争中。此时的他,忙得几乎没有时间顾及个人生活,甚至对于与忻玉英的婚约已经不再放在心上。
当忻玉英看到王孝和时,他穿着一身蓝色工装,身形挺拔,面容英俊。忻玉英对这个久未见面的未婚夫充满好奇,而王孝和对她也充满了关心和体贴。两人一起游览上海大世界,之后又去了跑马厅。忻玉英逐渐卸下了内心的防备,开始和王孝和愉快地交谈,彼此的距离慢慢拉近。
经过两个多月的相处,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在忻玉英姑妈的催促下,两人最终决定结婚。
婚后的生活并不如忻玉英所期待的那样幸福美满。最主要的问题是住处的狭小,王孝和的家中有父母和两个兄弟,总共五口人住在一个不到十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即使婚后,王父搬到厂里,但房子依然过于拥挤,夫妻俩的生活空间几乎是零。两人只能忍受着彼此的呼吸声,晚上睡觉时心里充满了不安和压抑。
王孝和决定搬出去租房住,可王母却对此十分反感,觉得儿子婚后忘了她,眼见着爱被新妻分走,心中自然充满失落。王母甚至威胁王孝和:“如果你非要搬出去,那就净身出户,家里的东西一个都不许带走。”虽然心里不舍,但王孝和还是坚持要搬出去。最终,夫妻俩搬进了租来的小房子,但由于经济拮据,他们的生活异常艰辛。即便如此,忻玉英从不抱怨,她总是宽容体贴,认为既然嫁给了王孝和,就该接受他的所有,包括贫困和困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孝和渐渐变了。忻玉英发现丈夫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身上时常带着香水味,且他对家庭的关心也越来越少。更奇怪的是,丈夫开始迷上赌博,甚至要求忻玉英在外面“望风”,怕被警察抓到。忻玉英很快发现,王孝和的这些行为都并非偶然,而是有某种隐情。
直到有一天,忻玉英通过邻居得知,警察根本不会到别人家抓赌,才意识到丈夫一直在隐瞒一些事情。她感到心灰意冷,但依然没有向丈夫质问。她只是默默地承受着所有的不解和困惑。
这段婚姻中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忻玉英迟迟不能怀孕。婆婆逐渐察觉到了这一点,便逼着忻玉英去医院检查。最终,忻玉英向婆婆说出了丈夫不想要孩子的真实原因——王孝和担心自己的工作危险,害怕孩子出生后很快就失去父亲,因此不敢有孩子。最终,婆婆终于理解了这一切,夫妻二人开始不再避孕,顺利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随着孩子的到来,忻玉英和王孝和的感情也渐渐恢复了温馨。即便王孝和常年忙碌,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就在这一切看似变得美好时,1948年4月21日,忻玉英的生日,王孝和如常请假买菜,却永远未能回家。后来她得知,王孝和因参与革命活动被捕,并最终被判处死刑。
忻玉英得知丈夫的真相后,才明白他们的婚姻并不仅仅是为了感情,而更多是为了革命的需要。王孝和在狱中给她写了50封信,每一封都充满深情和歉意。他的文字让忻玉英深深理解了丈夫的所作所为。尽管如此,她依然没有怨恨丈夫,反而在苦难
发布于:天津市点搭网配资-专业炒股配资咨询-场外配资-炒股怎样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